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成果 > 课题研究
关于金昌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7-02-23 浏览次数: 字号:[ ]

随着我市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又有利于填补我市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养老服务业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把养老服务业培育成朝阳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必须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美好,这不仅仅是每位老年人的个人梦,也是每个家庭的家庭梦,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预计未来20年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少子化、空巢化等趋势日益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而与此相对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未备先老”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不仅给数千万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影响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谐,从长远来看,要有效破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我市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单一,资源依赖度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养老服务业与民生紧密相关,融产品与服务于一体,隶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很高,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促进就业,延伸一大批相关产业,推进上下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提高最终消费增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健康水平的现实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的养老功能有所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明显增长。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解决包括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在内的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老龄人员情况。我市辖一县一区,12个乡(镇),138个村(社区),总人口471583万,60岁以上老年人6445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67%;其中,市城市老人30339人,农村老人34071人,空巢老人5240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0612人。农村“五保”老人517人,城市“三无”老人715人。预计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人数将突破7.2万,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将达到15.2%。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及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养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二)养老机构情况。全市有养老机构6所,其中:社会福利院2所、农村敬老院3所、民办养老院1所;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所和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84所,截止2015年底,累计建设养老床位195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目前,在建民办养老机构2所,建设床位1000张。

三、我市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市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综合性老年服务大楼,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老年大学,为老干部、社会老人提供集学习、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先后对市福利院老年公寓和4处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成永昌县中心敬老院、双湾镇敬老院,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五保老人“应保尽保、愿进全进”。同时,积极争取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1000万元与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合作建设金昌市养老康复中心,建设床位1100张。

(二)完善家政服务项目,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金川区、永昌县、金川集团公司积极试点建设老服务信息平台(虚拟养老院),全面开通了965959为老服务专号、960909家政服务热线、12349民政服务专号,为老年人及一般居民的需求提供家庭保洁、个人保洁、衣物洗涤、美容理发、家庭护理、电器维修、配餐送餐、精神慰藉、代缴费用、亲情提醒、陪同就医、信息咨询等各种低偿、有偿居家养老服务。截止目前,共计提供社会化服务2680余户次、其中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1160多人次。

(三)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2012—2015年,共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所,通过租赁、购买农家院落,改扩建闲置的学校、办公用房,新建等方式,建设新型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84所。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出台了《金昌市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运营管理,对运行状况良好的新型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市、县(区)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列支运行经费3万元,配备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1-2名,并对日常运行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制,全面保障了互助幸福院的长效运营。

(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推动医养融合式发展。试行医养结合新模式,全市多家医疗机构设置有老年病科,医养结合床位近300张。社会资本已进入我市健康养老领域,市政府与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PPP项目—金昌市养老康复中心开工建设,该项目集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为一体,将有效缓解我市的养老压力,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式发展。

(五)全面落实惠老政策,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月基本养老金高于全省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并适度向老年人倾斜,对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城乡老人、五保户、生活困难的残疾老人医疗保险自负部分均由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资金中代缴,保证了城乡老人病有所医。全面落实特殊老人生活补助和老年优待政策,积极开展为老年人送时、送奶服务。切实保障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生活,愿意入住福利机构的“三无”老人全部实现了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标准高于全省标准。市福利院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市级规范化、标准化社会福利机构,永昌县中心敬老院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示范农村敬老院”,河西堡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示范农村敬老院”。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及养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目前,各级领导对养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致,一些人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较高的现实,对老年人生活保障不力潜伏的危机缺乏深入的了解,乡镇、单位之间老龄工作、老龄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二)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吸引着社会资本的关注,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投资者试探、咨询的多,真正投入满足的少,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滞后。

(三)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相对滞后。政府财政对居家养老事业投入不足,居家养老服务一直没有专项资金和人员,普遍存在社区工作任务过重,缺乏配套措施,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不健全,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年群体的居家生活照料和服务问题。

(四)农村养老问题突出。大部分农村老人由于过去供养子女费尽了心血,没有任何养老积蓄,只能依靠子女赡养,但一些子女养老意识不强,致使这些老人程度不同存在赡养不到位甚至无人赡养的问题。虽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基本覆盖我市农村,但保险标准较低,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部分家庭青壮年外出务工、进城照顾子女上学,致使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加,老人生活负担较重,生活质量不高。

(五)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缺乏。目前,现有养老机构专业人才较少、护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不能很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服务。加之工资待遇低,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

五、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加快构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当前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的有利时机,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突出重点,聚集难点,制定方向对、见效快的重大政策,加快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完善政策,优化规划,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政策体系化。一要统筹规划建设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社会养老资源,建立健全机构养老服务长期规划,为应对今后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预留空间。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预留建设养老机构及养老相关服务设施用地;在动迁小区、保障房建设及老城区改造时,提前对社区照料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分别进行布点规划,从全市层面上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合理。二要健全投资融资政策。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信贷抵押范围;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通过投入资金、项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吸引信贷资源和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领域。三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免税政策,凡经民政部门许可的非营利性组织,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费用应当减半收取或者免收。

(二)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布局合理化。一要突出机构养老支撑作用。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及“二无老人”(计生特扶老人)提供基本养护服务。二要强化居家养老主体地位。建立层级服务管理体系和服务实体组织,在社区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形成10分钟“为老服务圈”,走规范化、品牌化、精细化的建设之路。三要多元发展高端养老。加快高端养老社区建设,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一方面,新城区和郊区可以充分依托生态绿地的地缘优势,规划建设高端养老综合社区,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吸引各类资本参与高端养老社区的建设和运营;另一方面,老城区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功能置换、资源盘活、设施提档等途径,提升养老护理水平。四要加快推进养医融合服务。医养融合发展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探索养老与卫生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效能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增加老年护理型病床数量,开展老年人康复治疗;鼓励民办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转型或增设老年护理机构。

(三)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化。一要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刚性投入,资金向养老保障、养老优待、养老服务领域倾斜,发挥好公共财政的引领作用,保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支出;对一些建设档次高、规模大、服务开展好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进一步提高以奖代补的标准,增加扶持力度;探索设立养老服务发展基金,重点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建设的补助,实现资金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融合。二要调整优化服务管理机制。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公建民营方式,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资入股、收购、委托管理等方式管理运营公办养老机构。逐步建立养老服务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评估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环境、资金、服务等方面的监管。三要坚持多样化的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养老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把信誉好、实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社会组织和家政、餐饮服务等单位吸引到养老服务中来。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培育发展现代家庭服务业,通过制定发展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家庭服务业从单一有限的家政服务向维修、代购等老年人需求迫切的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有规模、上水平、带动力强的家庭服务业企业,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逐步规范企业行为,带动整个家政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

(四)引育人才,提升素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队伍专业化。着力打造好养老服务的“四支队伍”,即:打造专家队伍,从高校、研究机构、相关行业遴选理论功底深厚、了解行业发展规律的专家组成养老服务业“专家库”,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和行业发展的专业顾问。打造管理队伍,依托相关高校和机构,建立养老管理人才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对养老服务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等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打造护理员队伍,大力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通过提高岗位待遇,特别是一线护理人员的待遇,积极拓宽养老服务人员的来源渠道,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养老护理队伍;积极与职业院校合作进行定向培养,开设学校“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加强专业化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打造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发展为老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为老志愿服务登记和养老服务储蓄制度,推广供需有效对接的“菜单式”志愿服务。

(五)注重关爱,深化宣传,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关怀人文化。一要深化基本政策和典型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敬老先进典型,不断强化群众的老龄意识,树立老龄工作人人受益、世代受益和为老年人服务也是为了自己的观念,创造有利于老龄事业发展的思想、文化和舆论环境。利用敬老活动月开展全市性“敬老爱老”活动,评选并表彰一批“敬老爱老助老”先进集体和个人、优秀志愿者及“孝儿女”,认真组织每一批“敬老文明号”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引导和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义务。加强基层老年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二要创新多元化养老模式。一是推广“老年大学”式养老。从纯粹的生活护理提升到生活与精神的双重护理,让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真正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年人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的阵地。二是开展“心灵陪伴”式养老。在敬老院配置兼职心理陪护师,并和公益性心理机构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养生讲座、开展集体活动,为入住老人送去精神抚慰,真正打造老年人的精神天堂和享福乐园。三是探索“智慧”式养老。借助我市“智慧城市”平台,打造配套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无线传输、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和数据交换平台让亲属借助手机软件即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指数,适时监控老年人生活起居,根据实际需要完成电子化派工服务,全面开启我市“智慧养老”的物联网时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