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1月7日在金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发布日期:2013-03-29 浏览次数: 字号:[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是七届人民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冲击,努力化解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78.86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47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31.13亿元,增长14.24%;固定资产投资121.83亿元,增长44.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6亿元,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28.25亿元,增长51.33%;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增长38.48%;进出口贸易总额25.85亿美元,下降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7元,增长15.6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396元,增长17.13%。预计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41.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44.9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4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34.66亿元,增长23.7%;地方财政收入13.24亿元,增长16.3%;进出口贸易总额40亿美元,下降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85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715元,增长15%。
  ——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80个,是近年来项目数量最多、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6万吨电解镍、110万吨铜渣选矿、150万吨捣固焦、20万吨合成氨、40万吨电石、60万吨洗煤等项目建成;1万吨羰基镍、30万吨铜材、40万吨离子膜烧碱二期、30万吨PVC、3万吨三氯乙烯、250万只圆筒印花镍网以及金武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冶炼含铜废渣废酸资源化利用、镍阳极泥综合利用和白烟灰综合利用扩能改造等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风光电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开发和光伏发电场规划编制完成,164万千瓦风光电项目获批建设,年底装机规模可达50万千瓦。
  ——工业经济凸显新亮点。制定了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35条政策措施,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工业经济逆势上扬,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8%。金川集团公司可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位列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91位,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前100位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亮点频呈,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全省第二次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在全省推广;循环经济基地发展规划、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财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等六项配套政策,循环经济展览馆建成投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永昌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快速壮大,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区规划建设。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城中村”改造、近郊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远郊村高标准农宅建设和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为核心的“3331”产业分工、退宅复垦还耕等模式,新建续建综合性新居民示范点20个,建成高标准农宅3150套、居民住宅楼1958套,土地流转率达到24.6%,城镇化率达到64.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区三园两基地”初具规模,粮食总产量达到35.16万吨,比上年增长6.52%,新改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万只羊场3个、万头牛场1个、千头牛场2个。基础设施和生态林业建设不断加强,西金干渠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改建干支渠98.9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26.2公里,完成人工造林4120亩、封山育林2.9万亩。劳务经济稳步发展,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6亿元。“三农”投入持续加大,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资金7.06亿元,增长12.1%,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39亿元,增长12.6%。“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共有10363名机关干部联系13597个贫困户,兴办惠民实事17500多件,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培育富民产业,加快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以工促农、地企共建机制不断完善,工业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物资折合2520多万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取得新进展。服务业健康发展,北京路市场改造、金三角商厦改扩建、金昌商会大厦、天庆惠民综合市场等项目全面推进,永昌万祥羊肉美食城建设进展顺利,金川区被命名为“中国羊肉美食文化名城”。物流业稳步发展,太西煤5000万吨物流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国·金昌首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成功举办,骊靬古城主体完工,电影《骊靬情》拍摄完成,金川公园、金水湖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市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45.2%;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增长63%。
  ——城市面貌呈现新气象。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和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编制,龙首新区景观规划、金水新区绿化景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和新华大道、北京路、建设路街景风貌改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新一轮“五城联创”工作全面启动,昆明路等10条城市道路、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金昌汽车站、市区供热管网等项目建成投用,龙泉景观带二期、八冶科技大厦、市图书馆、上海路街景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市传媒中心、市博物馆、限价商品房等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即将开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北京路平交口及机场路等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1.39%。组建了城市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得到中央文明办考核组好评。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加大,金川集团公司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稳步推进,三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上市资产评估审计工作。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组建了能源局、循环经济办公室和金融工作办公室。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合并成立了市文广新局,市艺术团实现转企改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林地家庭承包制度有效落实。对外开放有了新突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共签约项目83个,签约资金1032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6个,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8%。与安徽省滁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香港保利协鑫、美国MEMC公司就太阳能开发、多晶硅生产达成合作意向,开发区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缔结为友好开发区,金昌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设置获批。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兰州银行金昌分行、甘肃银行金昌办事处挂牌成立,与省公航旅集团共同组建了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企业贷款150.96亿元。对口支援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民生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承诺的惠民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扎实推进,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1万人。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亿多元,是前两年的5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专利授权210件,实施科技项目69项,转化科技成果8项,成功承办第27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12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资源整合走在全省前列,职业技术学院两栋学生公寓楼建成投用,金川集团公司五中、永昌七中等校安工程和4所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市精神卫生防治专科楼、新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基本完工,10所村卫生室建成。人口和计划生育提质工程全面完成,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金昌大剧院等文化项目进展顺利,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首次走进金昌,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成功承办丝绸之路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甘肃省武术大赛暨全国首届武术运动会选拔赛等活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力度加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4%和97.6%;企业退休人员和“五七工、家属工”月人均养老金分别达到1575元、71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92套保障性住房完成主体工程,2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开工建设。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全国城乡社区(村)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津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
  ——社会管理开创新局面。认真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货源组织和市场价格监管,与天水武山县签订了蔬菜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建成农超对接便民店16个,“放心粮油”工程基本完成,新增粮食储备1650万公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扎实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社会管理创新“六大行动计划”,一批疑难信访问题有效化解,食品药品监管效能明显提升,打击与防控犯罪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武警消防、双拥共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国土资源、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监察、审计、质监、气象、档案、慈善和公积金、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达到98.5%。“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严格落实“五个一律”免职问责办法,着力解决影响政府效能的体制机制、政务环境和干部作风问题,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抓重大项目、落实政府目标责任书、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招商引资、推进工业跨越发展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等“六大激励保障机制”。地企关系日益密切,地企合作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大力倡导少开会、开短会和少发文、发短文的求真务实之风,年初市政府各部门工作会议由34个压缩合并为14个,行政效能不断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下放行政审批权限8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72项、精简16%。“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各位代表,2012年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迈出了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坚实步伐。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共识共为的结果,是地企、军地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坚持不懈、奋发努力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金昌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条件差,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二是工业主导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对外贸易下滑趋势严重。三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慢,民营经济比重低。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推动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匮乏,尤其是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方面人才紧缺。六是政府机关效能建设需要继续加强,一些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能力亟待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必须直面人民群众的关切,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改进,努力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转型跨越、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扩大外需难度较大;国内经济运行中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减缓,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困难增多,我们必须准确研判、正确应对。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越是遇到困难,越要树立迎难而上的信心;越是直面矛盾,越要坚定科学发展的决心。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继续支持甘肃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我市的工作着力点高度契合,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动员令,吹响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进号,提出了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的总要求,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3341”项目工程,掀起了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为我们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要素重组和经济转型加速推进,我市致力打造的工业园区积聚效应日益显现,高强度投入累积的发展能量逐步释放,综合承载力较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为我们大规模、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市委提出要实施富民强市“十大工程”,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人民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坚定信心,为我们率先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综合分析,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产业融合联动更加顺畅,“三化”同步发展更加协调,富民强市愿望更加强烈,转型跨越氛围更加浓厚。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倍加珍惜团结奋进的好氛围,在充满希望的征程中,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党代会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大特色”,提升“三大重点产业”,坚持“五大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2015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主题,就是加快发展、转型跨越。
  ——两大特色,就是循环经济和“三化同步”。
  ——三大重点产业,就是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循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五大发展战略,就是把金昌建成全国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新能源发展及应用示范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3.4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上述目标是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确定的,既考虑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金昌的殷切期望;既积极可行,又留有余地,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要求上来。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行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实施“3341”项目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和项目建设的行动指南,大力开展“三个千亿元”活动,以项目大建设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促进大发展。
  开展“千亿元”大招商活动。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发挥特色资源优势、“金字招牌”优势、叠加政策优势,采取地企联合招商、小分队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等有效方式,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各地商会的友好往来和联系协作,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甚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展裂变式、高密度、精确性招商,力争招商引资签约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切实强化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联络员制,细化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努力开创全民大招商、招大商的局面。
  开展“千亿元”项目大建设活动。明年全市初步确定各类建设项目271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其中新开工140个、续建131个;生产经营性项目210个,占项目总数78%;过亿元项目142个,过5亿元项目45个,过10亿元项目23个。工业方面重点实施西采区贫矿开采、50万吨特钢、1万吨白烟灰综合利用、3万吨系列铜盐、镍阳极泥综合利用等项目。农业方面重点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千亿斤粮食产能”、末级渠系建设等项目。交通方面重点实施金阿高等级公路、金昌火车站改扩建、永河公路改建等项目,金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生态林业方面围绕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区、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区和北部戈壁荒漠生态保护区建设,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项目,完成造林绿化1.03万亩,封山育林4.84万亩。
  开展“千亿元”项目大谋划活动。重点围绕提升“三大重点产业”,精心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和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做好香港保利协鑫太阳能开发、美国MEMC公司5万吨太阳能多晶硅生产线、正负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金川集团公司3×35万千瓦自备发电机组、甘肃电投金昌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金山高速公路、兰州至张掖新增三四线、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韩家峡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谋划论证工作,形成前期工作项目、预备开工项目、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组成的项目工作梯次滚动推进机制,确保项目谋划与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方向相衔接,项目储备规模始终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多极突破、园区集群发展,促进工业提速发展、快速升级、加速转型,努力建设工业强市。
  全力发展“三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强化“循环发展、生机无限”发展理念,把提升“三大重点产业”作为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总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全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和循环产业的开放开发,突出镍铜钴压延产品、镍铜钴粉体材料、镍铜钴金属盐类、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实施1万吨羰基镍、30万吨铜材、1.5万吨海绵钛冶炼后续产能提升、250万只圆筒印花镍网、金属粉末等项目,推进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建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修编完善风电开发、光伏发电场规划和电网整体接入设计方案,大力发展多晶硅片、光伏组件、光伏支架、逆变器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西坡光电场道路建设,重点实施三峡新能源公司20万千瓦风电、北京国能20万千瓦风电、金川集团公司200兆瓦光伏发电及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生产线、振新公司200兆瓦光伏发电、美国MEMC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上海艾力克300兆瓦光伏组件等项目,风光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促进光伏产业配套接续、集群发展。在化工循环产业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认真实施循环经济基地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全力促进金川集团公司与国内一流的“城市矿产”资源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加快西部再生有色金属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现我市“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有机衔接、良性循环。加快推进金川集团公司30万吨PVC、40万吨离子膜烧碱二期,金泥集团公司16万吨干法乙炔、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金化集团公司合成氨废气综合利用、15万吨浓硝酸,瓮福公司4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20万吨粒状新型复合肥,丰盛科技兰炭尾气综合利用,镕凯20万吨电石以及市区2×330兆瓦热电联产、海诺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尽快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程序规范、精简高效、审批透明、服务便捷的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一门受理、统筹协调,一站服务、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为各类投资主体在项目审核、环评审查、用地审批、项目融资等方面提供高速高效服务。立足“一区多园”发展格局,编制园区发展和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定位,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启动开发区增容扩区工作,抓好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区建设,加快园区物料闭路循环使用和关键补链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加快330千伏上河湾变电站和园区公租房建设,加强园区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搭建循环经济发展信息化平台、孵化平台、技术检测检验平台,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全力做好工业企业服务。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强化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保障,加快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市、县(区)和6户全省百强企业实现数据联网。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价格调节机制和上下游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使循环经济上下游企业结成产业共生、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积极帮助风光电企业解决并网接入问题,认真落实能源密集型企业电价补贴政策,争取纳入国家新能源利用示范城市。
  全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点实施金铁集团公司烧结脱硫、粉尘治理,瓮福化工公司节能改造,金泥集团公司尾气回收等项目,加快燃煤机组脱硝、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等项目建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展览馆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家庭、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公共机构、科技科普和新闻媒体等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持续增长、能耗污染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按照“城乡统筹、三化同步、惠农富农、共奔小康”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坚持走特色、节水、科技、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永昌县养羊强县、金川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城郊“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壮大提升啤酒大麦、制种玉米等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万只羊场2个、千头牛场2个,力争把我市建成国家级啤酒大麦生产示范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九节一减”农业清洁生产模式,新改建干支渠道108公里,推广垄作沟灌32万亩、全膜沟播13万亩、膜下滴灌1.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渠系水利用率达到65%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75%,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达到70%,把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打造为科技引领示范、实用技术培训、机制体制创新的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园,把金川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打造为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深入开展“四帮四抓”活动,认真落实农业科技人员带薪创业政策,实施“万千百农技示范工程”,推广日光温室配套、秸秆青贮氨化等农业实用技术,做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25个,示范项目100个,示范面积10万亩,新建改造日光温室、食用菌棚各1000座、塑料大棚5000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9%。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资标准化超市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测、饲料兽药保障“四大质量标准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覆盖率达到75%以上,把城郊“菜篮子”生产基地和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成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啤酒麦芽、畜产品、面粉、蔬菜、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实施金双祁连生物公司灵芝口服液及果蔬深加工、聪辉早胜公司肉牛生产加工、双湾南瓜精粉生产、溪源牛羊肉屠宰加工、河西堡生猪定点屠宰等项目,力争75%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2个、营销大户10个,创建示范合作社10个。通过财政资金贴息、龙头企业联保、村镇银行设立、妇女小额贷款等有效形式,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中心镇村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步伐,新建一批综合性居民示范点,打造富裕新村、和谐新村、文明新村、宜居新村。突出公路沿线、城区周边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大力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等四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核心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和集体流转模式,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20个,土地流转率达到26%以上。大力实施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投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五大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10亿元。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抓好太西煤物流园区、惠博物流仓储中心、合润生化工产品储配中心、永昌祥泰物流中心、金川区物流配载信息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招行引资”力度,组建甘肃银行金昌分行,强化金融支持,丰富金融产品,增加信贷投放,全市各项贷款增长30%以上。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达到30亿元以上。加快组建农业产业发展担保公司,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运营管理,提供融资担保1.5亿元以上。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协调甘肃华龙证券承销发行建投企业债券。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放心粮油”工程进村进社,北京路市场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工程,金三角商厦扩建、天庆惠民综合市场、河西堡商业步行街、机动车维修城等项目建成投运,改造提升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15个,促进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推进金昌欢乐谷建设,精心筹办好丝绸之路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活动和第二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争取我市首部实景电影《骊靬情》在中央电视台等影视媒体播放。加快市传媒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和特色文化街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区)文化中心和永昌县体育馆建设任务,启动运营金昌大剧院,向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3%以上。
  加快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工业探奇、骊靬探秘、沙漠探险、古迹探幽等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重点加大圣容寺、骊靬古城、河沟风景区、北海子湿地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力度,加快亥姆寺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骊靬古城建设和永昌—圣容寺道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骊靬影视城、骊靬文化展览馆,精心打造金川峡—圣容寺—北海子—骊靬古城—河沟风景区和巴丹吉林沙漠—金水湖—金川公司科技馆—国家矿山公园等黄金旅游线路。
  (五)深入开展“五城联创”,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工业区东拓、生活区北移”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扎实推进“五城联创”。以环境整治、污染治理为重点,切实抓好清污、治乱、疏堵、消烟、除尘、降噪、纠违、增绿、添彩等工作,巩固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以“景点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立体绿化”为重点的城区绿化活动,加快实施龙泉景观带、环城防护林、国家矿山公园、龙首湖、金川河河道治理等城市绿化景观工程,优化绿地空间,增加城市绿量,逐步实现绿树环抱、绿水长绕、绿色满园。加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质达标,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弘扬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完善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在社区、家庭、医院、学校、商场、饭店、宾馆、市场、企业、机关开展“十大健康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快新区规划建设。围绕建设“活力镍都·戈壁绿城”,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完善龙首新区、金水新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工作,深化龙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开展公园路、金川路等道路街景风貌改造规划设计工作。围绕把龙首新区打造为“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区行政中心、聚宝广场、体育广场、限价商品房、西坡城中村改造二期、龙首湖和市国税局、市中级法院、城市信用社办公楼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彰显镍都特色、展现时代风貌的标志性建筑。围绕把金水新区打造成“东部工业港”,加快八冶科技大厦、金泥集团公司研发中心、金昌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楼、金昌商会大厦等项目建设。围绕老城区改造提升,加快盘旋路西南角、老汽车站等改造步伐,抓好新华大道、北京路、建设路三条道路街景风貌改造,市行政中心,龙泉景观带二期续建,马家崖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福州路、杭州路等7条城市道路,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高度重视永昌县城改造建设,加快县城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数字城市建设工程,重点做好数字规划、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数字交通、数字测绘等工作,有效整合对接各系统资源,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向智慧城市建设迈进。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以“疏堵治乱”为重点,完善乱点、堵点和事故隐患点段的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成金川公司二中过街通道,强化城区交通秩序规范管理、司乘人员培训教育和严管严罚,着力解决交通秩序混乱、违章事故频发、监控手段不力等突出问题,形成守法驾驶、文明出行、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良好氛围。大力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工程,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夜市摊点、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执法活动,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垃圾清扫保洁、日产日清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制度,使市容更整洁、交通更顺畅、环境更怡人。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活力。不断创新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力度,维护地企合作良好局面,大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加快上市步伐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抓好金泥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革,三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整体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低保、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难题,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优抚等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支持金川区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水利管理体制和水价改革。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认真开展“民企陇上行”专项行动,大力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等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子”活动,建立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对外机构加挂招商局牌子。加快金昌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设步伐,年内开展报关报检业务,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型程度。积极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大力支持八冶公司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着力引导市属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内联外引、强强联合等方式,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
  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全民创业,使我市成为非公经济的投资沃土和创业乐园。建立非公经济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引强入金、创业催生、助推成长、改制重组、平台集聚等“五大措施”,实施“百家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中小微企业释放潜能、开拓市场,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更加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等工业企业推进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市五中、市理工中专、市二中综合楼、永昌七中续建、永昌职中实训楼等项目建设。巩固“两基”成果,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金川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真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做好迎接教育部新建高职院校首届毕业生合格评估准备工作。
  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组织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划迁建市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广中医药实用技术。
  着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围绕循环经济、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方案,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环境,着力加强适应区域产业需求、紧贴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急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为推动转型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六大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全面加强社会面防控工作,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积极争取进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努力营造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良好局面。落实完善价格调控措施,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扩大双拥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国防动员、武警消防、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气象服务、史志档案等工作。
  (八)大力兴办惠民实事,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集中精力办好“13件惠民实事”:1.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00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00万元,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2.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3.新建保障性住房4000套,其中廉租房200套、公租房21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700户;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1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250户。4.市直三家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提高10%,完成5个乡镇卫生院附属用房建设。5.完成校安工程10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幼儿园5所。6.新增“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个、体育惠民工程2个、高标准乡镇农民健身工程1个。7.免费为全市妇女进行“两癌”普查1.5万人(次)以上,免费为600多名低收入家庭0—3岁婴幼儿发放爱心营养包。8.解决3.2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9.新改建农村道路100公里。10.完成农村改厕3000座。11.实施广播电视城乡覆盖工程,确保农村群众看到本地电视节目。12.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支持富民产业培育,使扶贫对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13.落实与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加强蔬菜产品调运,规范蔬菜市场管理,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九)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结合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把“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履职,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和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六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充分利用“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等平台,实现政府工作与民情民意的良性互动常态化、制度化。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规则,优化和规范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坚持高效行政。深化以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四减少”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规范新的行政服务大厅运行管理,下功夫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应酬,努力实现“三个30%以上”的目标,即市政府业务工作会议减少30%以上,下发文件减少3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缩短30%以上。继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三三制”工作方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把心思花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谋发展上、把功夫用在解难题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六大激励保障机制”,始终保持敢于超越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推动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坚持廉洁行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快建立电子监察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对国有资产、社保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以及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规范会议、公务接待以及各类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运用到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上。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不良作风,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勤政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政之本务,在于为民。我们深知,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常怀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利民之举,坚持为公用权、为民用权、依法用权,努力建设人民信赖、人民支持、人民满意的政府,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发展的目标激励着我们,肩负的责任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率先发展不动摇,团结奋斗不懈怠,在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现代金昌的伟大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